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 > 工业生产如何防爆?
工业生产如何防爆?
关键词标签:  作者 上海亨沃 来源 上海亨沃 浏览 发布时间 2025-08-20 08:42
 
 
在工业生产中,防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,尤其是在存在可燃性气体、粉尘或蒸气的环境中(如化工、制药、饲料加工、木材加工、金属粉尘处理等行业)。一旦发生爆炸,将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、企业财产和生产连续性。
 
工业防爆的核心原则是破坏爆炸发生的必要条件。根据防爆技术理论,爆炸需满足五个基本条件:
 
1.  可燃物(释放源)
2.  助燃剂(通常是氧气)
3.  可燃物与助燃剂的均匀混合
4.  相对封闭的空间(包围体)
5.  足够能量的点火源
 
防爆措施正是围绕控制可燃物、消除点火源、破坏混合条件等方面展开。
 
 
 
 一、控制可燃物浓度(抑制爆炸三要素之一)
 
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环境中可燃物的浓度,使其低于爆炸下限(LEL)或高于爆炸上限(UEL),从而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
 
 惰化保护:在密闭设备(如煤粉仓、反应釜)中注入氮气、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,降低氧气浓度,抑制燃烧反应。例如,发电厂制粉系统常采用氮气惰化。
 通风稀释:在易积聚可燃气体或粉尘的区域(如氢气站、电缆夹层)设置强制通风系统,及时排出有害物质,防止浓度超标。
 定期清理粉尘:对于粉尘涉爆企业(如饲料厂、木材厂、铝镁粉尘企业),必须制定严格的粉尘清理制度,每班清理作业区域、设备表面、管道内的积尘,防止形成爆炸性粉尘云或粉尘层。
 密闭输送:对易挥发的可燃液体(如油品、溶剂)或易扬尘的物料,采用密闭管道或设备进行输送和处理,减少泄漏和扩散。
 
 
 
 二、消除点火源(切断引爆条件)
 
点火源是引发爆炸的“导火索”,必须严格管控。
 
 
在爆炸危险区域(如20区、21区、22区)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(如防爆电机、防爆灯具、防爆开关)。设备选型需与区域等级匹配(如GB3836.152024要求)。 电缆敷设应防机械损伤,接地系统可靠,防止漏电打火。 
设备、管道、容器应良好接地,及时导除静电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前需触摸静电释放柱。 使用防静电工作服、工具和地板。
设备转动部位加装防护罩,防止金属碰撞。检修作业使用防爆工具(铜合金工具),避免产生火花。 
危险区域严禁吸烟、使用明火。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,清理现场积尘,停止相关设备运行。控制设备表面温度,确保低于粉尘或气体的引燃温度。 
及时清理积粉,防止煤粉、镁粉等氧化自燃。保持设备良好润滑,防止轴承过热。 
 
 
 
 三、区域划分与建筑防爆设计
 
 危险区域划分:根据可燃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,将场所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:
   气体环境:0区(持续存在)、1区(正常运行时可能)、2区(异常时可能)。
   粉尘环境:20区(持续存在)、21区(正常运行时可能)、22区(异常时可能)。
  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设备防爆等级(EPL)和防护要求。
 
 建筑结构设计:
   采用防爆墙、轻质屋顶、泄爆窗等结构,一旦发生爆炸可迅速泄压,减少破坏。
   合理规划防火间距,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开设置。
   划分防火分区,限制火灾蔓延。
 
 
 
 四、监测预警与自动化控制
 
 安装监测设备:在关键区域部署可燃气体探测器、粉尘浓度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火焰探测器等,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。
 自动联锁控制:当监测到异常(如浓度超标、温度过高),系统自动报警,并联动启动通风、切断电源、关闭阀门、启动灭火系统等应急措施。
 紧急停车系统(ESD):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大型装置,应设置紧急停车系统,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停机,防止事故扩大。
 
 
 
 五、管理与人员培训
 
 建立健全安全制度:制定粉尘清理制度、动火作业管理制度、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。
 员工安全培训:上岗前及定期对员工进行防爆安全知识、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。
 设备维护与检测:定期对防爆电气设备、通风系统、消防设施进行检查、维护和检测,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。
 承包商管理:对检修承包单位进行安全交底,监督其落实防爆措施。
 
 
 
产品直通车

 
 © 2021 上海亨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备案/许可证号:沪ICP备19017057号-1
地址:上海市沪太路5355弄绿地北郊广场10号910室 电话:021-565191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