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 > 高铁之间如何防止碰撞?
高铁之间如何防止碰撞?
关键词标签:  作者 admin 来源 上海亨沃 浏览 发布时间 2025-10-09 08:29
高铁之间防止碰撞的核心在于先进的信号系统、列控系统、传感器网络和严格的运行规则,这些技术共同构建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。以下是具体的技术和措施:
 
 
 
 1.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(CTCS/ATP)
 (1)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(CTCS)
 CTCS3级系统(用于300km/h及以上高速铁路):
   通过GSMR无线通信和轨道电路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的信息交互。
   地面设备根据前方列车的位置和线路状态,向列车发送行车许可(允许运行的终点和速度限制),车载设备据此控制列车速度和制动。
   虚拟闭塞:CTCS3级采用移动闭塞技术,动态计算列车安全间距,而非传统固定闭塞区间,显著提高线路利用率并降低碰撞风险。
 CTCS2级系统(用于200250km/h线路):
   依赖轨道电路和应答器传输信息,作为CTCS3的备用系统。
 
 (2)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(ATP)
 功能:
   速度监控:实时监测列车速度,若超速则自动触发制动。
   安全间距控制:根据前方列车位置和速度,动态调整当前列车的允许速度,确保安全距离。
   故障安全机制:系统设计遵循“故障导向安全”原则,任何异常(如信号丢失)都会触发紧急制动。
 印度Kavach系统案例:
   印度铁路开发的Kavach系统通过RFID和自动刹车技术,在列车超速或闯红灯时自动制动,已在Vanda Bharat列车上成功测试(知识库12)。
 
 
 
 2. 铁路信号系统
 (1) 闭塞系统
 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:
   将铁路划分为多个闭塞区间,通过轨道电路检测列车占用状态,确保同一区间内仅有一列列车运行。
   结合CTCS系统,实现更精确的列车定位和间隔控制。
 
 (2) 调度集中系统(CTC)
 实时监控与调整:
   调度中心通过CTC系统实时掌握全路网列车位置和运行状态,动态调整运行计划(如临时限速、变更路径)。
   遇到突发事件(如故障、天气变化),调度员可远程控制列车减速或停车。
 
 
 
 3. 传感器与监测技术
 (1) 关键传感器
 速度传感器:
   安装于车轴或电机,实时监测列车速度,数据输入ATP系统用于速度控制。
 位置传感器:
   GPS定位:辅助列车定位,与轨道应答器结合校准位置。
   轨道电路/应答器:通过地面设备精确获取列车位置。
 压力传感器:
   监测制动管路压力,确保制动系统正常工作。
 温度传感器:
   监测轴承、制动盘等关键部件温度,预防因过热导致的机械故障。
 
 (2) 碰撞预警与避撞系统
 协同式避撞系统(知识库2):
   通过V2X(车与车通信)技术,解析邻近列车的位置和轨迹,预测潜在碰撞风险。
   若检测到碰撞可能,系统会发出警报并主动制动。
 中南大学实车碰撞试验(知识库5、7、9):
   研究吸能防爬装置(如可变形吸能结构),在碰撞发生时吸收冲击能量,减少事故后果。
 
 
 
 4. 严格运行规则与冗余设计
 (1) 速度限制与分级控制
 线路设计时速:每条线路根据地形、弯道半径等设定最高允许速度(如350km/h、250km/h),列车不得超速运行(知识库1)。
 临时限速:遇天气恶劣(暴雨、大风)、施工等情况,调度中心会动态调整限速。
 
 (2) 冗余设计
 双备份系统:关键设备(如ATP、通信模块)采用冗余配置,故障时自动切换备用系统。
 人工与自动协同:司机需人工确认自动控制指令(如减速、停车),确保双重安全保障。
 
 
 
 5. 应急与故障处理
 自动制动触发条件:
   超速、闯红灯、信号丢失、通信中断等异常情况均会触发紧急制动。
 铁跨公立交桥涵防撞系统(知识库11):
   通过激光雷达、碰撞传感器和视频监控,实时监测超高车辆撞击铁路桥梁的风险,及时报警并通知调度中心。
 
 
 
 6. 技术演进与智能化
 CTCS4级系统(研发中):
   完全基于无线传输(GSMR/5G),取消轨道电路,实现更灵活的移动闭塞控制。
 AI辅助诊断:
   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(如信号机异常、轨道变形),提前预警维护。
 
产品直通车

 
 © 2021 上海亨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备案/许可证号:沪ICP备19017057号-1
地址:上海市沪太路5355弄绿地北郊广场10号910室 电话:021-56519159